有了这款新发明夏天的汽车再也不会烫了
发布时间:2024-06-20 发布作者:行业资讯
欢迎收看一周科技。本期你将看到:①汽车“隔热斗篷”;②大海越来越绿;③天赋异禀的无症状感染的人;④哺乳动物对恐龙的反击;⑤让造纸更环保。
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隔热降温材料,它能让烈日下暴晒的汽车再也不会发烫,甚至还能让车内温度比外界凉快近8℃[1]。
这种“隔热斗篷”由两层结构组成:外层是表面包裹了六方氮化硼的二氧化硅纤维,可以轻松又有效反射阳光,同时通过辐射冷却进行降温;内层由铝合金制成,可以将下方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反射回去,帮助保温。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在炎热的夏天降温,还能在寒冷的冬天避免温度过低。
实地测试显示,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,未覆盖隔热材料的对照组车内迅速升温到50.5°C,而与此同时被“隔热斗篷”保护的汽车内则仅有22.8°C,比外界气温还低了7.8°C。除了覆盖汽车,这种性质稳定的材料还有望应用于建筑、航天等诸多领域。
通过卫星监测数据,研究者分析了2002年至2022年间的全球海水颜色。结果显示,全球56%的海洋在这20年间都出现了显著的颜色变化。在靠近赤道的热带海洋区域,海水变绿尤为明显。研究者将观测结果与气候模型的模拟数据来进行比较,发现二者相符,这说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应该就是海水变绿的原因。
研究者推测,表层海水变暖会加剧海洋分层,改变营养的东西分布,进而影响浮游藻类的分布,这可能就是海水变绿的原理。虽然海水变绿尚未达到人眼容易察觉的程度,但海洋生态可能已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。
感染新冠后,有些人苦不堪言,有些人却基本上没有任何症状——新研究之后发现,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基因的不同[3]。
在对近3万名受试者的追踪中,研究者发现新冠无症状感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)基因的一个变种有关,这个变种被称为HLA-B*15:01。与有症状的感染者相比,无症状人群携带该基因变种的比例显著较高。假如一个人携带两拷贝的HLA-B*15:01基因,那么ta保持无症状的概率能够达到未携带者的8倍以上。
实验显示,携带这种基因的T细胞在第一次接触SARS-CoV-2病毒时就能做出一定的反应——这种预先存在的免疫能力应该源于过去对其他冠状病毒的识别。总之,这种基因能让免疫系统更快识别和清除病毒,从而防止症状出现。
白垩纪时代恐龙称霸地球,哺乳动物只能在角落里瑟瑟发抖——最近,新研究之后发现这种传统观点并非绝对正确。化石证据显示,小小的哺乳动物也曾经捕猎过体型远大于自己的恐龙[4]。
这件在中国辽宁发现的化石形成于大约1.25亿年前,它完好地保存了两只史前动物的缠斗瞬间:一只鹦鹉嘴龙俯卧在下,而一只名叫强壮爬兽的小型哺乳动物则趴在恐龙左上方,将牙齿深深刺入了恐龙的胸腔。就在此时,两只动物突然被火山泥流掩埋,就这样变成了化石。
两只动物纠缠的姿势与恐龙骨头缺乏齿痕都提示,哺乳动物是在恐龙活着的时候发起了攻击,而不是在恐龙死后前来啃食尸体。这一发现更新了人们对白垩纪ECO的理解。
通过基因编辑,研究者制造出了更适合造纸的杨树品种,它能让纸张变得更环保而且更便宜[5]。
纸看起来已经是相当环保的绿色材料,但其实生产纸张的过程仍要消耗相当多的能源和水。耗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在于,生产纸浆时必须首先将树木中的木质素与纤维素分离开。而现在,通过CRISPR基因编辑,研究者成功使杨树的木质素含量减少了49.1%。同时,木质素的减少似乎并未对树木生长造成重大不利影响。
研究者估计,如果利用这些新品种杨树造纸,将能够使工厂增产40%,同时减少20%的温室气体排放。不过,这些基因编辑树木是否能真正适应户外环境仍有待进一步验证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